“雷暴哮喘”进入高发期,医生提醒花粉过敏者加强防护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萌萌 曹宇悦)“雨停了整个人都不好了,雷暴哮喘一直剧烈咳嗽,进入加强喉咙像拉风箱,期医泰安市某某商贸运营部说话都费劲。生提”“凌晨被雷声惊醒后感觉喘不上气,醒花脸憋得通红,粉过防护摸索着吸了哮喘药,雷暴哮喘过十几分钟才慢慢缓过来。进入加强”近期,期医泰安市某某商贸运营部多地进入雷雨高发期,生提社交平台上多了不少网友分享的醒花“雷暴哮喘”经历,还有部分网友表示,粉过防护因频繁担忧雷暴天气诱发哮喘,雷暴哮喘出现了胃胀恶心、进入加强心慌心悸、期医手心出冷汗等焦虑相关的躯体化症状,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雷暴天气引发的哮喘就诊潮,已引起内蒙古呼和浩特医疗机构的关注。8月20日,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副主任樊长娥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透露,8月14日、15日两天,其门诊单日接诊量均达到150人左右,其中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哮喘症状。
8月15日凌晨,呼和浩特市区出现雷暴天气,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图源北疆新闻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暴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樊长娥介绍,“这种哮喘往往呈现为急性发作,有群体性发作特点,临床可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为何雷雨天气会成为哮喘发作的“催化剂”?樊长娥解释,雷暴来临时往往伴随大风、短时强降雨和剧烈的局部气流活动,在花粉浓度高峰期,植物上或空气中悬浮的花粉会随气流上升至云层,颗粒吸水、膨胀、崩裂,形成更小的花粉微粒,极易进入人体的下呼吸道,引起哮喘发作。每年的7月中旬至9月底是地区蒿草花粉浓度最高的时段,也成为雷暴哮喘的高发期。
雷暴哮喘现象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及生活方式改变,将会频繁出现于世界各地。樊长娥建议,在花粉高峰期遇上雷暴天气,患者应尽量关好门窗,待在室内,减少花粉暴露;如需外出,最好佩戴N95口罩或防花粉专用口罩,同时佩戴护目镜,减少花粉接触口鼻和眼睛的机会;户外归来后,要及时更换外衣裤,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面部,必要时可漱口,降低残留花粉引发过敏的风险。
“药物预防是关键环节之一。”樊长娥提醒,花粉过敏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用药,如花粉期前2~3周应用二代抗组胺及鼻喷激素药物,有条件的患者可提前一个月接受IgE单抗治疗。此外,哮喘患者家中需常备急救吸入激素类及β受体激动剂类药品,如哮喘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焦点)
-
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瑞典时间10月7日11:45欧洲中部时间),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决定将2025年度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克拉克 (John Clarke)、米歇尔·H·德沃雷特 (Mic ...[详细]
-
北京时间5月13日,WTA1000罗马站展开第四轮争夺。以7号种子身份出战的中国金花郑钦文登场亮相,最终,郑钦文以6比2、6比4的比分轻取四届大满贯冠军得主大坂直美,连续第二年闯进罗马站八强,这也是她 ...[详细]
-
春天一到,减肥大业又被不少小伙伴提上议事日程。一种名叫“司美格鲁肽”的药物更是受到众多爱美人士的追捧。那么作为一款国内已经上市的药物,司美格鲁肽进医保了吗?近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信息。作为 ...[详细]
-
北京时间5月13日,WTA1000罗马站展开第四轮争夺。以7号种子身份出战的中国金花郑钦文登场亮相,最终,郑钦文以6比2、6比4的比分轻取四届大满贯冠军得主大坂直美,连续第二年闯进罗马站八强,这也是她 ...[详细]
-
记者今晚获悉,10月4日20时起,广东湛江全市各区台风红色预警生效,意味着湛江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预计12小时内将受其影响,风力达12级以上。 建议人员尽可能留在防风安全的地方,注意防御。当台 ...[详细]
-
随着天气转暖,蜱虫及其相关疾病又开始进入活跃期。北京疾控微信公众号提示,外出踏青、赏春的时候,一定要防范蜱虫的叮咬。如何防止蜱虫叮咬?一是做好防护。天气转暖,就到了蜱虫活跃的季节,在户外游玩或野外工作 ...[详细]
-
人民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乔业琼)近日,中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称,近期诺如病毒疫情多发,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重点关注并做好防控措施。 ...[详细]
-
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大家是不是都把可乐、奶茶等饮料安排起来了?近日,深圳的两个年轻人,因为每天都把饮料当水喝,短期内身体暴瘦。在分别被送进医院前,他们一个10天暴瘦了40斤,一个15天瘦了20斤。虽然这 ...[详细]
-
9月30日,崔建春特派员约见美国驻港总领事伊珠丽,就其到任后有关行为提出严正交涉。 崔特派员敦促伊珠丽总领事恪守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同反中乱港分子划清界限。崔特派员并对伊珠丽总领事明确 ...[详细]
-
经常头痛、持续呕吐要留心!这类肿瘤儿童中排名第二,容易脑积水
作者: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彭小娇、名誉主任葛明在0-14岁儿童肿瘤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较高,仅次于白血病,居儿童肿瘤第二位,占实体肿瘤的2/3,致残、致死率高。儿童脑肿瘤有很多区别于成人 ...[详细]